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什么样子,就真的会成为什么样子。
224心得分享 一只胖子 发表于 2017-07-25 09:47:38
03648
本帖最后由 一只胖子 于 2017-7-25 09:51 编辑 前言 企业招聘员工,就必须给员工发工资。 薪酬就成了企业和员工最重要的纽带,但发给员工的工资真的“值”吗? 每一个员工到底是企业的资产还是负债? 正文 1.规范性 一份薪酬方案,一定要有稳定性,要让员工知道做了什么工作,干了什么活,在哪个层级,拿多少工资,规范性的操作给人的印象是整个模式都很清晰。 代表典型是有规模的大公司。 2.公平性 如果不公平,再好的机制也会被员工推翻、唾弃、质疑。福利、升职加薪,人人都要有份。 为了避免员工攀比,无奈之下很多公司采取制度保密制度,保密协议等办法。但一个薪酬机制过于强调公平性就会损失激励性。 代表典型是国企、公务员。 3.激励性 很多企业做薪酬机制时最忽视的就是激励性。如果薪酬方案只停留在规范性、公平性两个特性上,就带来很多问题。 员工知道自己可能拿多少钱,但员工更想知道能不能拿更多的钱,怎么干可以拿到更多的钱,能否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和努力,获得更多薪酬的机会。 4.增长性 很多薪酬设计者对工资的增长性有误解,认为就是不断给员工增加工资,而员工工资增加的背后并没有产生相应的企业利润增长,并不是长久之计。 相反,如果员工的价值提升了,能力增加了,为公司创造了更大的价值,才是公司与员工平衡共赢的增长! 企业老板总希望发给员工的工资是符合“激励性”的,而员工的答案无一例外是希望拿“增长性”的工资。 现实中,大部分企业只实现了“规范性和公平性”,要求同岗同酬、规范标准:“基本工资+考勤工资+绩效工资+津贴补助+奖金+提成”,看起来很规范,也很公平。 但是,别忘了:同岗同酬才是最大的不公平,企业请员工回来,买的不是在岗,买的是价值(工作结果、成果、效果)。 如果价值不同、工资却一样,请问员工为什么要努力去创造更大的价值? 如果员工都不为结果、成果、效果去努力奋斗,企业又如何能实现目标、持续发展? 所以,在企业建立薪酬体系的时候,一定要优先考虑激励性和增长性,让企业发给员工的每一分钱背后都是具体的价值。 有增长性才能真正实现激励性,员工才有动力去做出更多的成果和效果,要让有成果、效果的员工可以收获更高的工资! 只有打破固定工资、打破高底薪的薪酬设计才能算有激励性和增长。 固定工资就是养懒人,就是告诉员工做或不做,做好或做不好都一样。 激励性和增长性的薪酬一定是弹性的,现在很多企业都存在给员工固定工资或固定工资过高的做法。 【案例】 一家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收到业务部员工的投诉,说他们的销售总监很少对员工进行销售业务的培训,大家的业务能力提升很慢。人力资源总监去找销售总监了解情况,销售总监并没有否认,他说自己确实太忙了没有时间去给员工做培训。人力资源总监也觉得销售总监好像真的很忙,于是又将这个问题反馈给老板…… 【解决方案】 公司决定从销售总监月薪1w的底薪中划出培训补助800元,要求每月给员工培训4次,每次1小时,每少1小时,就少发200元,并提出了相关的培训标准和要求。 当这个方案一出来以后,销售总监有没有时间给员工培训了? 答案是肯定有,如果真的培训不够,少发补助销售总监也没有任何的不满。 【案例分析】 这个销售总监以前每个月都是拿着1w元的底薪,其实这1w元里肯定是包含了要带团队,给员工做培训的要求,只是没有明确要求和标准。 就是因为没有明确标准和要求,导致了很多企业给员工固定工资时,都是只能到期就发,无论工作结果、成果、效果的好坏。时间久了,员工都发现工作做得好还是不好,收入都不变,人性是懒惰的,既然都一样,慢慢就越来越不作为了。 我们要找到每一个员工的价值,并对原有的固定工资进行明确的量化和定价,根据“价值分解、薪酬分块”原理,与员工进行价值交易,这也就打开了加薪的渠道,让员工可以多劳多得,拿价值和结果来交换工资,只有这样,企业才能快速提升人效、绩效和利润。 一个企业的薪酬设计一定要实现:当员工收入增长时不给企业带来负担,反而可能成为企业利润增长的动力,这样的设计才会被老板接受,被员工接受,才有可能支持企业的经营和长远发展。 一份薪酬方案当然是建立在规范性和公平性的基础上,除此之外一份好的薪酬方案能激发员工不断的创造,调动员工激情,这样的薪酬方案一定是把激励性和增长性放在核心位置的。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还不过瘾 更多薪酬设计技巧拿去参考! 关注公众号共同体GTT(ID:gtthztbc17),回复“绩效设计技巧”或“03”即可获得以上资源。 |